http://goo.gl/aifZ8l

「今周刊」日前以封面報導,質疑央行總裁彭淮南是「神操作還是獨裁者」?中央銀行以33頁說明回敬,引發兩派戰火。前立委沈富雄上午在臉書發表「13A總裁的傲慢與偏見」專文,舉出七大項評論央行的思維與作為;他同時表示,彭淮南與他同庚,且屬老而彌堅一族,不同的是,遇有異見,彭總是迫不及待地全面反擊,因此,多年下來,台灣的貨幣金融政策,各方噤聲,幾成一言堂。沈富雄專文如下:去年六月以來,我一共在臉書上寫了160篇文章,事涉總體經濟者56篇,其中有關央行者計16篇,因此,彭總裁經常不吝賜教,指點我的謬誤,這次也不例外,兩天後,這33頁報告翩然而至,經我仔細拜讀後,就央行的思維與作為,得出下列七點結論:(一)舊調重談,照本宣科:央行自稱20年來的成就,是逆風操作,動態穩定而非助貶阻升。新台幣的功能是反通膨及反景氣循環。(二)避重就輕,一語帶過:央行詳述台灣高外匯存底的必要,卻避談為何對GDP之比高達82%。斬釘截鐵否認為匯率「操縱國」,卻不提被美國財部點名為匯率「干預國」。至於匯率長期趨貶可能使產業失去創新、升級的誘因,央行則一字未提、置若罔聞。(三)邏輯零亂,自相矛盾:基於多種特殊需求,台灣的高外匯存底央行加以合理化,而高外匯存底是來自經常帳順差的大量累積及不斷買匯維持偏低匯率所致,兩者都是人為,而央行卻又堅持匯率係由市場供需決定,究竟何者為是?令人眼花撩亂,唯一的解釋是市場供需含大量的央行操作。(四)選擇性自我美化:央行花了很大的力氣強調台灣物價比韓國低廉。其實,如以公元2000年CPI為100,韓國2014年的CPI為149,十分合理,2007年次貸風暴前,薪資亦跟上通膨,是韓國的黃金時代,國力與台灣大幅拉開,可惜2007年後薪資走平,實質薪資則嚴重倒退。反觀台灣,CPI一直在低檔匍匐,2014年僅達116,與韓國相差33,通縮陰影揮之不去,只是2009年後薪資先追上再持平,所以尚可清貧過日,卻沒有什麼值得可炫耀之處,至於,彭總裁認為低薪低價比高薪高價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實質薪資兩者相當(應為實質購買力之誤),則屬荒誕不經,不值一評。撇開「貨幣幻覺」不論,前者落後,後者富裕,如何擇地而棲,人民恐怕會比總裁聰明。(五)選擇性自我辯護:央行既稱新台幣具「反景氣循環」的功能,則景氣低迷如此之久,匯率趨貶自是正常,而實質有效匯率亦明顯下行,與韓國相比,超貶幾達20%。央行卻又心虛,強調1998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呈上升趨勢,更進一步將實質有效匯率(REER)拆解為名目有效匯率(NEER)與國內外相對物價,企圖證明NEER僅貶-2.5%,而非REER的-19.2%,究竟是貶是平,因憂讒畏譏而莫衷一是。(六)倒果為因,亂下針砭:央行引用(輸出-輸入)=經常帳順差=(儲蓄-資本形成)的公式來說明外匯存底在衰退期的?升需以促進投資來化解外部失?,則是明顯下錯處方。眼看當今之世,舉目錢潮洶湧卻無人投資,台灣豈能例外?正確之道應是讓匯率略為自由浮動,降低左項(輸出-輸入)的擴大,而不是一昧追求右項差距的縮減。央行的論述是刻意抹去匯率所扮演的角色。(七)援引錯誤,不求甚解:「PPP人均GDP」是週刊與央行火力交鋒最具爭議之處,也是兩年來我研究總體經濟略具心得的地方。可惜央行選擇不求甚解,對「PPP人均GDP」僅作「生活成本」相對偏低的單純解釋,並無的放矢指責某些人士主張高PPP人均GDP係低利率、低通膨所致。真相是「PPP人均GDP」與「名目GDP」之比率(央行用差距比率,必須減1)與實質有效匯率呈高度負相關,台灣r值為-0.965,韓國為-0.756,此一比率之起伏,廿年來與國力興衰若合符節,而且台、韓皆然,以央行資源之豐,理應?棄成見,探討背後的原因,而非一昧漠視台灣與馬來西亞、柬埔寨長期為鄰且比值一路攀升的的困境。沈富雄也強調,本文標題來自經典名著,無貶損之意。Pride譯為「傲慢」顯係誤譯。筆者一向佩服彭老之老當益壯、奮鬥不懈,但希望他能敞開心胸,不要過度自我防衛。國家之總經路線事關子孫之萬代福祉,不可不慎。(function(d, s, id) { var js, fjs = d.getElementsByTagName(s)[0]; if (d.getElementById(id)) return; js = d.createElement(s); js.id = id; js.src = '//connect.facebook.net/zh_TW/sdk.js#xfbml=1&version=v2.3'; fjs.parentNode.insertBefore(js, fjs);}(document, 'script', 'facebook-jssdk'));
6446578E9908D6D4
arrow
arrow

    uil65ui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